內蒙古心靈之旅:在五當召,遇見信仰與自由

歷史的車輪在這裡留下了獨特的印記。當匈奴單于的鳴鏑劃破陰山長空,當成吉思汗的金帳矗立在克魯倫河畔,當土爾扈特部歷經千難萬險東歸故土,這些驚心動魄的歷史瞬間都化作了草原上永恆的記憶。

5/17/20251 min read

草原的日常裡藏著最動人的哲學。清晨,當老額吉用銅勺攪動鐵鍋裡的奶茶,升騰的熱氣中飄散著遊牧民族待客之道的溫暖;正午,牧人策馬驅趕羊群的剪影,詮釋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古老智慧;傍晚,蒙古包天窗透進的最後一縷陽光,見證著家族血脈的延續與傳承。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場景,實則是遊牧文明最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。就像牧民說的:「我們不是擁有草原,我們只是草原的兒女。」

從五月開始,呼倫貝爾草原就像被施了魔法般甦醒,嫩綠的草甸上點綴著繁星般的野花。夏季的錫林郭勒草原上演著「風吹草低見牛羊」的經典畫面,而秋季的科爾沁草原則化身金色海洋,美得讓人屏息。即使是冬季,白雪覆蓋的草原依然生機勃勃,那達慕大會上的搏克手們在零下30度仍熱血沸騰。

在內蒙古包頭市東北的陰山山脈深處,隱藏著一座被譽為「草原上的布達拉宮」的聖地——五當召。我來到這座宏偉的藏傳佛教寺院,見證蒙古族信仰與藏傳佛教文化交融。五當召的建築風格融合了藏式、漢式與蒙古特色,白色的殿宇沿山勢層疊而上,被群山環抱,春夏綠意盎然,秋季層林盡染,冬季白雪覆頂,金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,遠望宛如一座聖潔的雪山。歷史上,這裡曾是蒙古王公貴族進修佛學的聖地,也是內蒙古地區的宗教與文化中心。

五當召擁有嚴格的活佛轉世制度,歷代活佛被認為是菩薩的化身,負責弘揚佛法、護佑信眾。寺內設有顯宗、密宗、醫學、曆算等學院,僧人在此系統學習佛教經典與藏醫、天文等知識。每年農曆正月、六月會舉行盛大的法會,包括曬大佛、跳查瑪(宗教舞蹈)等,吸引無數信徒前來祈福。即使我並非佛教徒,也能在誦經聲與酥油燈的氛圍中,感受到心靈的平靜。

當夜幕降臨,圍坐在篝火旁,聽著馬頭琴演奏《鴻雁》,看著流星劃過銀河,你會發現:內蒙古最珍貴的禮物,不是那些絕美的風景照,而是它教會我們重新感受生命本真的能力。這裡沒有匆忙的行程表,只有隨日出日落自然流轉的時光;沒有擁擠的觀光客,只有天地間最純粹的遼闊。這,才是旅行的真諦。

五當召不僅是一座寺廟,更是一扇通往蒙古族精神世界的窗口。在這裡,時間彷彿慢了下來,只剩下風吹經幡的聲音,與信仰的迴響。

春 2024 Claire Chau